主髂动脉闭塞症(AIOD)是周围动脉疾病的一种,主要表现为腹主动脉远端和/或髂总动脉、髂内动脉、髂外动脉的慢性狭窄或闭塞性改变,可导致肢体疼痛、下肢组织溃疡、坏死等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。开放治疗是过去治疗的金标准,随着腔内技术的进步,微创介入治疗目前已占主导地位。但因其病变特点和病因不同,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基于患者的症状、病变解剖情况以及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综合考虑。


第十四届中国血管论坛CEC 2022大会期间,北京医院血管外科李拥军教授与各位专家同道分享讨论了《主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特点和治疗》。

[主髂动脉新进展]专场

演讲题目:

《主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特点和治疗》

演讲嘉宾:

李拥军教授

单位:

北京医院血管外科

背景

主髂动脉闭塞症(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,AIOD)是指肾下腹主动脉及髂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下肢和(或)盆腔组织和脏器缺血性疾病。临床表现为臀肌或下肢活动后疼痛,即间歇性跛行,如果病情持续加重,会引起慢性严重下肢缺血Chronic Limb-threatening Ischemia,CLTI),影响生活质量,甚至危及生命。


主髂动脉闭塞性病变实际上是一个解剖学症状。临床上最常见Leriche综合征,其病变性质是血栓。主髂动脉闭塞病变的特点之一就是其病因不同。慢性主髂动脉闭塞最常见的病变仍然是动脉粥样硬化、炎性病变如多发性大动脉炎,盆腔部位放疗导致的放射性损伤,自行车运动员经常出现Endofibrosis。急性主髂动脉闭塞的常见病因有外伤、血栓栓塞、急性血栓形成。



主髂动脉闭塞症  背景

主髂动脉闭塞性病变分型

由于主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累积的范围不同,将其分为三型

  • I型:累及到腹主动脉,髂动脉

  • II型:涉及主动脉,髂动脉,以及股动脉的近段

  • III型:病变广泛,包括主动脉以远至腘动脉

主髂动脉段的解剖特点

1. 迂曲、扭曲


走行特点:

向下(腹主)、向后外(髂总、髂内)、向前外(髂外),同时有Kinking和Tortuosity两种不同的迂曲方式。


从解剖学和文献中可以看到主髂动脉段各种迂曲和扭曲现象,因此,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特别注意,否则后期可能会出现问题,甚至在开通过程出现血管破裂情况


2. 钙化


主髂病变比较棘手的特点是钙化,严重钙化病变对于血管介入开通极具挑战性,为血管开通制造麻烦,增加进入内膜下风险,可能出现不可控的破裂出血,因此这些特点必须熟知和熟悉。


3. 合并动脉扩张性病变


文献中狭窄性病变或者闭塞性病变同期可以合并动脉扩张性病变,数据提示有20%主髂动脉病变患者同时合并有腹主动脉瘤或髂动脉瘤。因此,对于该病变的开通要注意病变的特点。


结合主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特点,不同病因、不同累及的范围、迂曲病变的钙化程度以及是否合并有扩张性病变,治疗选择当中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。



主髂动脉段的解剖特点

主髂动脉闭塞的治疗时机和策略

首选介入

从现有指南看,介入治疗具有和外科开放手术相同的远期效果,从近期看安全性和患者舒适性不一样。在指南上或者专家共识中,都首选介入治疗作为一线的治疗手段




推荐一期支架植入

选择裸支架or覆膜支架植入?通常情况下,指南推荐在严重钙化性病变或合并有动脉瘤选择覆膜支架,而其他病变则可根据相应的病变特点和不同范围,灵活选择裸支架。


主髂闭塞的治疗时机和策略

自膨式支架和球扩式支架

哪一款支架对于主髂动脉闭塞性病变更适合?有不同文献去证实其临床疗效。


V12 的COBEST临床试验,VBX的FLEXLifestream的BLOSTER的临床试验,这些球扩覆膜支架的临床试验都是单臂研究,对于TASC CD级病变的长段病变有比较好的临床结果。对于主髂动脉闭塞性病变,球扩覆膜支架的推荐占有越来越重的比重。


CERAB技术

近年来主髂动脉分叉部覆膜支架重建(covered endovascular reconstruction of aortic bifurcation,CERAB)技术开始在国外临床中报道。


CERAB技术是先在腹主动脉段植入一个大直径的球扩式覆膜支架(balloon-expandable covered stent,BECS),再将双髂动脉的BECS伸入腹主动脉段支架对吻释放。由于三枚支架的交汇部分必然会形成一定的“间隙”,CERAB技术的核心要义就是利用BECS可变径的特性减少双髂动脉支架在腹主动脉分叉部形成的“间隙”,从而减少血液湍流导致的血栓形成,减少剪切应力引起的内膜增生,改善支架通畅率。

目前从文献上看,无论是CERAB or KISSING技术,都可以获得非常好的中期疗效。



点击观看视频回放

总结


◆ 主髂动脉本身就存在解剖学的特点

◆ 支架的选择应适应这些特点

◆ 支架的放置方式可能会对结局有影响

专家介绍

李拥军 教授


  • 北京医院血管外科(科主任),医学博士,主任医师,教授

  • 北京协和医学院(博士生导师);北京大学医学部(博士生导师) 

  • 致力于外周血管疾病的诊疗和科研工作30余年,在“大动脉炎、动脉硬化性闭塞症、糖尿病性血管性病变、主动脉瘤、外周动脉瘤、静脉血栓”等疾病的外科、介入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。每年主刀开放和介入手术300多例(2015年386例),包括开胸联合开腹-主动脉置换/搭桥、升主动脉-颈动脉/锁骨下动脉转流、布加综合征的腔内/手术治疗、复杂主动脉瘤/夹层/缩窄的腔内修复、重症下肢缺血的腔内/手术治疗等复杂手术

  • 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、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周围血管疾病委员会主任委员,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、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委等职;担任国家自然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;担任《Annal of Vascular Surgery》《中国心血管病杂志》《中华血管外科杂志》、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》《Chinese Medical Jurnal》、《中华医学杂志》、《BMC Cardiovascular Disease》等多家刊物通讯编委或审稿人等30多项学术任职

  • 荣获第四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;以第1获奖人或主要参与人获得中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、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;获得中国脑卒中大会论文汇编一等奖、北京医院新技术一等奖等地区级学术奖励10余次;获得中国血栓防治“杰出贡献奖”、中国致公党“优秀干部”等荣誉6项

  •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课题21项,目前在研课题12项,累计经费约600万。参与专著撰写6部,专利申请2项,参与血栓防治指南制定两部。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90余篇,其中SCI近30篇,累计影响因子超100分


END